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

兄弟的鏡子—讀書心得(6)

兄弟的鏡子—讀書心得(6) 列印
新聞報導 - 楊緒東專欄
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
2009/07/30, Thursday

靈山空相

*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


要阻止阿九急統、傾中、賣國,台灣人於此刻所扮演的角色,與背負建國十字架的阿扁,不可分割,結合台灣建國力量,須適時做終極犧牲的準備,台灣國的獨立運動,不但會是台灣人的天命,亦是影響中國民主化最大的能量。

人們究竟都是如何來稱呼這個外型長的如同番薯一樣的島國呢? ───這個問題本身就涉及了國家認同上的爭議。

在與韓國(南韓)最友好的蔣介石時期,「中華民國」這個正式的國號,通用於國內外。國民黨至今仍堅持,1911年辛亥革命後的中國通稱,就是中華民國。現 在的年號,也以「民國97年」來表示。蔣介石還在中國大陸時,就一直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,撤退至台灣後,為了確保自己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正統性,也堅持 使用中華民國這個國號。甚至為了與對岸的共產中國做區分,而將自身標榜為「自由中國」。對於蔣介石,這座島嶼不過是他為了實現收復大陸美夢的一個基地罷了。

台北市簡直就像是一個小中國。台北市所有的街道名稱,就像是一個縮小版的中國地圖一樣。台北市就是由北邊的長春路、吉林路,到南邊的南京路,再到西邊的重慶路等路所構成,在這裡走個半响,還有可能陷入置身於全中國的錯覺當中。這個腦袋中滿是中國大陸的亡命集團,他們的美夢就刻畫在一條又一條的道路名稱上。

然而,對於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座島上的人民而言,這件「中華民國外衣」,只不過是被人從外部覆蓋上去的意象而已。為了變成一個中國,所有台灣固有的東西全都遭到壓制,在外省人或大陸人對台灣人的欺壓當中,最悲慘的歷史,莫過於發生在1947年的二二八大屠殺。
228事件紀念基金會,2008,”韓寅燮:是台灣,還是中華民國?” 《兄弟的鏡子:台灣與韓國轉型正義案例的剖析》,台北市,pp.281-282。

1945年日本結束對台統治,台灣也被編入中國的福建省管轄內。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,在政治上是落後的,當時因為經濟不景氣,再加上社會不安定、民心惶恐 等因素,使得民眾的憤恨不斷累積。1947年2月27日,因為台北市內的一件私煙查緝案件,引發了警察與民眾之間的衝突,當時,有許多民眾聚集在台灣省行 政長官公署前,展開抗議,然而,此舉卻遭到憲兵開槍攻擊,也造成不少民眾傷亡。在那之後的10多天內,全台各地不斷有民眾紛起示威抗議,進行罷工與罷市 等。國民黨政府因而發佈戒嚴令,並開始進行名為「清鄉」的武力鎮壓。當受命支援的國民政府軍隊抵達台灣後,更是進行強力鎮壓,有無數名民眾因而遭到國民政 府軍隊的虐殺,亦有部分台灣人民在被逮捕之後,遭到判刑處分。雖然無法確切掌握被害者的人數,但據悉約有2萬多名的台灣人遭到殺害。這場與韓國濟州4.3 相類似的悲劇,提早一年在台灣上演。

1949年國府軍撤退來台之後,就在台灣宣佈戒嚴。從 1949到1987年為止,長達38年的期間。在戒嚴體制下,人民在政治上的自由與基本人權遭到剝奪,人民無時無刻都生活在恐怖的氛圍中。戒嚴時期,許多 政治立場不同的反對人士,與從中國大陸輾轉來台的人,都被當成匪諜,經過單審的軍事審判,以危害國家安全的理由,被施以嚴酷的刑罰。有數千名遭到處死,亦 有數十萬名被判刑處分。這些事件就是台灣的白色恐怖。

在戒嚴的體制下,人民被禁止談論二二八,一般人根本就無法得知二二八的真相。蔣介石父子就是透過強制台灣人對這場大屠殺保持沉默,並用白色恐怖的方法,來遏止那些反對國民黨政權的聲浪,因而才得以延續絕對的威權統治。
228事件紀念基金會,2008,”韓寅燮:是台灣,還是中華民國?” 《兄弟的鏡子:台灣與韓國轉型正義案例的剖析》,台北市,pp.282-283。

二二八的真相調查與伸冤運動,一直到1987年左右才真正組織化起來。1987年,「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」成立,他們認為政府應該針對二二八進行真相調查 與平反冤屈,同時,他們要求政府應對受難者家屬進行撫慰,並登載受難者名單、設立紀念碑與紀念館等。另外,他們也要求將每年的2月28日定為和平紀念日。這是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40年後,人民首度公開要求政府對二二八進行真相調查與平反冤屈。他們使用的並不是「反國民黨運動」這種抵抗的方法,而是以「公義和平運動」這種極為小心的訴求,展開這場以和平與紀念為主的運動。

二二八事件幾經曲折後,終於由政府出版了真相調查報告,並完成補償作業。1995年,台北新公園易名為「二二八和平公園」,同時也在那裡建立了二二八紀念 碑。在揭幕儀式上,國民黨的李登輝總統,代表中華民國政府,針對1947年由政府所進行的武力鎮壓,向全國人民致歉。李登輝總統也表示,他是台灣人,他自 己也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之一。

二二八就是一場分辨台灣人國家主體認同的核心事件。中國大陸的名稱不管是大清帝國、民國或是國民黨,對於所有的台灣人而言,全都只是壓迫的代名詞而已。「台灣人」這三個字,如果不是台灣人民對自身的國家認同的話,那麼祖父是清朝人,父母是日本人,子女是中華民國人這種身份認知的不幸,就會不斷地重演。基於這樣的認知,我們可以意識出一些問題點:台灣究竟是什麼?台灣只能一直被定位於所有外來勢力統治下的一部份而已,不是嗎?外來勢力為所欲為的結果,就會導致像二二八事件這種慘劇的發生,不是嗎?
228事件紀念基金會,2008,”韓寅燮:是台灣,還是中華民國?” 《兄弟的鏡子:台灣與韓國轉型正義案例的剖析》,台北市,pp.283-284。

這樣的「問題意識」在政治化後,台灣獨立宣言就會出現,組織台灣獨立聯盟這樣的政治活動就會出現。他們反對國民黨式的「中國化」,要求「去中國化」,並希冀追求一個「獨立的台灣國」。在台灣,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運動,也是這種政治運動的一環。

另一方面,在國家的認同上,國民黨並不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島國,而是把台灣當成是中國的一部份。民進黨政府在執政後的「正名」運動中,將「中國」改為「台灣」的作法,國民黨表示,若是國民黨執政,那麼他們準備再把名稱改回來。國 民黨在政治與外交上,並不是主張台灣不可能獨立,而是希望透過與中國簽訂和平協定的方式,讓台灣享有數十年等同於(回歸中國前的)香港的地位。過去將共產 主義視為死對頭的國民黨,今日為了與台灣本土派抗衡,反倒開始主張應該強化兩岸交流。就如同「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一樣」,國民黨在與台灣獨立派對峙之際,卻 開始與共產中國建立起更緊密的關係。

對中國來說,台灣獨立派的存在,不但會妨礙大國霸權,而且如果中國一再地容忍他們,反倒會刺激西藏、新疆維吾爾等中國邊疆地區,起身號召自治與獨立,因此,中國沒有理由對此坐視不管。但是,中國不斷的打壓台灣獨立派,也就是民進黨的執政,反倒促使陳水扁再次當選(中國版的北風效應),現在適逢台灣舉行總統大選之際,中國對於自身的發言,看來是更為自制。
228事件紀念基金會,2008,”韓寅燮:是台灣,還是中華民國?” 《兄弟的鏡子:台灣與韓國轉型正義案例的剖析》,台北市,pp.284-285。

我們可以很快地分別台灣派與中國派的不同。台灣派絕對不會說自己是中國人。相反地,中國派也不會輕易地告訴你,他是台灣人。語言上的隔閡則是更大的差異。對於出生在台灣的人(本省人)來說,台灣話是母語。這個母語,學校不教,只有在家、在鄉村裡才學得到。一般社會上,人們使用北京話。強調中國化的人,當然就會使用北京話。許多參加此次學術研討會的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們,不時地使用台灣話來提問或發表意見。這個台灣話,讓一位在台灣生活數十年,而且專門教授台灣文學的韓籍教授,也不得不臨時中斷翻譯,吐露無法翻譯的窘境。對於不是台灣人的人來說,台灣話就有如一道暗號般的圍牆。

未來,台灣化(獨立化)與中國化的主張,仍舊會是一個極大的爭論焦點,同時這也會成為社會上的糾紛來源。因為台灣究竟是要以大國霸權的一部份自處,從事金錢外交,還是要提倡小國人權,強調自決權等,這些議題都不是輕易就能妥善解決的。儘管在國際政治上,台灣要以獨立國家的身份,獲得國際承認,仍舊相當的困難,但它所帶來的國內政治效益,乃至於一定人民所匯聚的統合效果,都是不容忽視的。中國如果忽視獨立派的影響力,那麼它也就不容易碰觸到台灣問題的核心。
228事件紀念基金會,2008,”韓寅燮:是台灣,還是中華民國?” 《兄弟的鏡子:台灣與韓國轉型正義案例的剖析》,台北市,pp.285-286。

後言:
韓國於第二次大戰之後,還有美軍駐守,未有如台灣之交付阿石看守,美軍對韓國戰略地位較為重視。

當時台灣人頗能接受中國人來統治,直到228大屠殺加上之後的白色恐怖,使得台灣人夢中覺醒,方有獨立建國的想法。

台灣人嘗試用各種和平手段,所作的台灣獨立皆不得善終,阿九之急於傾中急統,乃是感受到台灣人,有越來越多的「台灣國」意志,這種壓力絕不會於一黨獨政、一人獨霸的阿九執政時期,安然消逝,阿九必然會加快執行與中國統一的步驟。 


(全文完,撰於2009/06/20)

延伸閱讀:
兄弟的鏡子—讀書心得(5)
兄弟的鏡子—讀書心得(4)
兄弟的鏡子—讀書心得(3)
兄弟的鏡子—讀書心得(2)
兄弟的鏡子—讀書心得(1)
Hsutung's BLOG
楊緒東專欄

最後更新 ( 2009/07/30, Thursday )

0 Comments: